1月18日,四川省第二届“最美森林草原守护员”发布活动在成都举行,凉山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三中队队长助理石刚荣获此项殊荣。此次荣获四川省第二届“最美森林草原守护员”荣誉称号,是对石刚同志多年来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的肯定,也向全社会传递了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石刚,四川广元人,2010年12月入伍,一级消防士,现任西昌市森林消防大队三中队中队长助理,2020年在木里县项脚乡灭火作战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积极带领中队队员表现突出,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2021年,带领中队多名优秀骨干多次深入西昌市周边乡镇开展专业和半专业扑火队防火培训,培训效果良好,受到了地方扑火队员和领导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被凉山州评为西昌市森林防火“先进个人”,2022被评为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个人”,2022年被评为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十佳消防员”。入伍以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无私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付出了满腔热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色卫士的光荣职责。
石刚同志入队14年来,始终坚守岗位,全力以赴投身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他先后累计参加大大小小的灭火作战和各类抢险救援任务200余起,参与防火执勤、防火检查50余次,参与地方扑火队培训12次。
大嗓门、暴脾气是石刚给队友留下的印象。在平时训练中,他严厉苛刻,队友只要犯错,一定批评,绝不留情。每次结束任务,他都会召集队友开例会,剖析失误与不足,指名道姓点出队员的名字和其出现的纰漏“。带多少人出去,就一定要带多少人回来”,这是石刚给自己立下的“军令状”。
在一次灭火任务中,火场已基本达到“三无”。就在此刻对讲机传来支援木里火场的命令,让西昌大队迅速收拢队伍星夜驰援木里火场,经过8个多小时长途机动,队伍终于到达集结地。
在机动的途中了解到,木里火场呈全线蔓延势态。其中北线压力最大,如不有效控制,可能烧入原始林区。在支队前指的统筹部署下,西昌大队主要负责北线任务。到达任务区后,命通信兵架设无人机对火场进行全方位勘察,通过勘察一致决定采取以水灭火的方式来阻隔火势纵深发展威胁原始林区的势头。火场平均坡度约为60–70度,平均海拔为3500米,火场植被茂密,接近火线的过程中,上方不时有滚石掉落,稍有不慎就会被滚石砸伤,威胁队员生命安全。这对接近火线,架设管带以水灭火是个重大考验,石刚带着中队一个战斗班只能拉着管带,小心翼翼地向火线徒步接近。
到达火线附近后,石刚亲眼目睹,在一阵大风的作用下,一颗燃烧的松球从山坡滚落未燃区域,瞬间发生爆燃,火势极速蔓延,形成一片片火海。面对此情景,他来不及想其他的,立即举起枪头对准火势最为猛烈的区域进行扑打,由于山高坡陡,被淋过的区域湿滑,扑打过程中他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站起来,即便伤痕累累,疲惫不堪,他也从未退后半步,始终朝着火势蔓延方向追去。就在此刻突然感觉到枪头压力不足,出水量越来越小,难以控制火势。恰逢,一阵大风袭来,倾刻之间浓烟四起,掀起滚滚热浪扑面而来,形成高强度复燃火,即使穿着灭火救援服也能感受到强烈的灼热感,身边的队友面对高温炙烤、浓烟熏呛,早已乱作一团,石刚努力的让自己保持镇静,大声呼喊召集周边队员捂住口鼻,进入火烧迹地内进行避险,同时利用对讲机呼叫沿线的队员检查管带情况。经过检查,发现有一处管带爆裂,通过快速更换,水泵恢复了正常供水,石刚迅速组织人员对火线进行继续扑打。经历16个小时,纵深扑打,反复清理,不记得管带爆了多少次,不记得进行了多少次紧急避险,只记得自己浑身湿透,早已分不清是溪水还是汗水。
战斗结束后,已是凌晨,队员们已顾不上浑身的疲惫和深夜的寒冷,席地而睡,相拥入眠,睡得是那么的甜......
据不完全统计,火场过火面积较大,对于完成此次灭火救援任务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石刚他们需面对多次转场,克服昼夜温差大、火场海拔高、补给前送难等问题。但最终,通过全体队员团结一心,奋力扑救,克服重重困难,历经9天8夜的艰苦奋战,火场终于达到了“三无”,圆满的完成了此次灭火救援任务。
石刚总说:“我时刻谨记肩上所负神圣职责,以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会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坚决扛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将森林消防事业一直坚持下去,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守夜人’。”